|
|
集成铀矿地质分析平台特点及若干关键技术进展 |
郭冬发 |
|
|
摘要 新时代核地质分析实验室的主要进展是建成了集成铀矿地质分析平台。集成铀矿地质分析平台包括实验室的"人、机、料、法、环"及若干关键技术。实验室人员的学历以硕士和博士为主;仪器设备包括射线、束流、光谱、质谱、色谱、电化学和专用仪器;物料管理实现智能化;分析方法以热电离质谱法、稳定同位素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放射性能谱法和微束分析方法为主;实验室环境管理得到重视。高精密度质谱分析技术、微区原位分析技术、野外现场分析技术、有机成分分析技术、专用标准物质研制技术、铀分析联用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等构成集成铀矿地质分析平台的若干关键技术,在过去的10年得到良好发展,有效地支持了铀矿地质勘查技术进步。
|
|
关键词 :
核地质分析实验室,
关键技术,
进展
|
|
[1] |
章展铭,蔡煜琦,衣龙升,刘佳林. 加拿大不整合面型铀矿勘查研究新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9, 36(01): 10-16. |
[2] |
姚振凯;范立亭;黄宏业;. 俄罗斯铀矿地质工作新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7, 34(04): 3809-0. |
[3] |
张佳;刘汉彬;李军杰;金贵善;韩娟;张建锋;. (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研究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4, 31(01): 3619-0. |
[4] |
邱国华;. 土壤-植物系统中氚迁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1, 28(03): 3485-0. |
[5] |
刘正义;董文明;刘红旭;. 铀的微生物成矿作用实验研究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0, 27(02): 3402-0. |
[6] |
苏幸;黄临平;. 三维地质实体建模在勘探领域中的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7, 24(04): 3256-0. |
[7] |
温志坚,刘月妙. 缓冲-回填材料——膨润土研究国际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5, 22(03): 3126-0. |
[8] |
林森,王驹. 斯德哥尔摩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国际大会概况[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4, 21(01): 3046-0. |
[9] |
张铁岭. 国际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10年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3, 20(01): 2978-0. |
[10] |
刘德长,芮本善.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前沿信息研究和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1995, 12(04): 2368-0. |
|
|
|
|